如何对患者说句安慰的话,安慰和鼓励病人的话 1、 患者有时会夸大自己的症状,比如在流感时期,发热38℃而跑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就会因为身体不适而产生种种不安,担心“会不会引发肺炎啊”或“会不会高烧致死啊”等,总之就是强烈希望医生尽快为自己做点什么。另一方面,医生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,所以立即就能判断患者其实就是普通感冒而已,因此往往不动声色地回答“其实你的病没什么大不了的。”
2、 然而,即便患者的病真的“没什么大不了的”,如果就这么直接对患者说的话还是无法让患者安心。其实无论在什么场合医生都应该说一些“是啊,发烧真的很难受啊”之类的话来回应患者的诉苦。即便医生重复患者的诉苦也会让患者安心地觉得“医生在认真听我说话”。如果患者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,且逻辑还不是很清晰的话,那么就需要医生帮助整理患者讲话的要点,并与患者确认:“是这三点让您烦恼,对吗?”这样一来,患者就会觉得医生理解了自己的苦楚,从而产生满足感。
3、 很多时候,我们都需要“用心倾听,换位思考”,这不仅仅只局限于医生和患者的关系。只不过患者在生病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感,所以就更加需要医生对患者表达同感的态度。
4、 同感与单纯的同情不同。同感就是站在对方历程来思考,对对方的苦楚也能感同身受。 5、 比如患者说“被告知患上胃癌让我很受打击”,如果医生只是用相同的话回应“的确很受打击啊”的话,这就只是“同情”而已,虽然这么做要比什么都不说好得多,但要是医生能体会到患者内心的不安,并进一步说“你很担心今后的手术吧?”之类的关心之言的,这便是“同感”的表现。
一步步教你探访、关心病人:透过圣经话语安慰病人及传福音在疾病中的朋友非常需要安慰,但人的言语往往充满限制,也许能带来一时的鼓励,却无法带来长期或永恒的盼望和安慰,我们刚离开,病人可能又回到沮丧的情绪中。怎样才能给病人带来永恒的安慰呢? 圣经是神的话,使人得安慰、得生命,是我们永远的依靠与盼望,我们可以用圣经的话安慰病人。
安慰同安慰剂效应-讲给患者家属的话什么是安慰---让患者舒服。comfortable。什么是安慰剂---用没有疗效的药物,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理。 什么是安慰剂效应---用安慰剂但是产生了临床生理效应。 这两个概念是不相同,或者说完全矛盾的。 例一:对植物人的护理,保暖,降温,经常翻身,洗澡等,这是治疗然后产生安慰的作用。 例二:患者疼痛,让闲杂人等离开,保持安静,适当的温度,湿度这是安慰。 给患者明知不能镇痛的药物,告诉他可以镇痛,这是安慰剂效应。 例三:患者癌症,手术切除,如果是治疗性手术,告诉患者手术切除了癌症,效果良好,这个是安慰。 进行假的手术,切开,然后就缝合上,这个是安慰剂效应。 当然也有两者同时出现的,比如说,患者疼痛,告诉他这个病房是最好的专门治疗这个疾病的。这就有安慰剂效应+安慰作用。 可能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安慰剂可以不用花钱,又有效果,何乐而不为? 很多种原因: 1,安慰剂效应不可靠,如果是感染你明知应当给抗感染药物但是你给患者安慰剂,非常有可能患者会好,但是更有可能患者会恶化,甚至死亡。 因为安慰剂效应不是每个人,每个病都有,通常认为小于30%,而且不可以预见,不可预估。 使用安慰剂的人,无法知道这次是否有效,下次是否无效。简单的说就是撞大运。 被使用的人,也不知道这次是否好使,是否该给钱,也是撞大运。 这个就是目前使用安慰剂治疗的疗法的现状,不单单是中医,催眠,气功,OO功,去庙里烧香,喝符水都是一样的。 2,涉及费用的问题,给患者安慰,可以明码实价,应当是服务的一部分。比如说,单人病房,独立卫浴,专人护理等等。 但是安慰剂如何收费,是好使了给钱,不灵不要钱,(听起来象算命的),还是一视同仁。 如果仅仅好使给钱,那医院就不用开了,可能这批都是大鱼,个个好使。 下一波就是虾米开会了。 大夫给出同样的治疗--诊断,处方,护士给同样的护理,无法保证收入。 如果是一是同仁,患者,家属是否同意?您吃了淀粉片,然后被收取伟哥的价格。您不觉得冤枉嘛?告他这个骗子。 另外很多的安慰剂效应在被告知是使用了安慰剂之后就明显失效。因此,可能会出现,告知吃了淀粉,金枪就变成小蚯蚓了。 3,医务工作者的道德操守问题。就是说安慰是提供患者舒适,舒服,是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职责。安慰剂是用明知无效但是还要给患者使用,这就有欺骗的成分在里面了。 您说可能医生本身就不知道,这个非常有可能。未知世界总是大于已知世界,但是在没有被认可,被鉴定之前,医务工作应当保持非常审慎的保守态度。 也就是说,没有被认可的就是不成立,重要对普通感冒没有证明有效,那么就是无效。 否则,如果出现任何问题,被告上了法庭,你就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你的疗法。 那么非常简单,轻的吊销执照,重的罚款入狱。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临床操作规范,出了问题,有据可依。 不论是安慰,还是安慰剂效应在临床都不可以随便用的,所谓的好心办坏事的比比皆是。 例一:患者缺氧,SPO2 70%, SAO2 60。您是略为懂得一些医学知识的人士,不论是护理人员,还是家属。这个时候墙上有一个管子,写着O2, 用另外一句名言,“您恰好学过化学,懂得”O2 就是氧气,缺氧就要给氧气。缺啥补啥嘛! 但是死心眼的大夫,竟然下处方,仅仅给2L的氧气,您看着自己家人在拼命的苟延残喘(这个不是夸张的,当您看到二型呼衰的患者,您就能理解苟延残喘的含义了,太痛苦,奉劝所有吸烟的人戒烟),生不如死,您怎么办? 对喽,别管什么鸟大夫,加大氧气,当然就喘得顺溜了(但是不要带枪)。 非常惋惜的告诉您,您的爱心,很可能就是给您亲人的送命毒药。 因为二型呼衰的患者不单单是低氧气,还高二氧化碳CO2。正常情况下,CO2 是最强的呼吸刺激因子。 不服气,可以试验一下,您需要,OXYMETER,然后憋气。用手盖住OXYMETER的指数。当您憋得无法继续的时候看看oxymeter 的指数,还是在93%以上。说明您体内还没有达到缺氧的地步,但是高的CO2已经刺激您的呼吸中枢,导致无法继续憋气了。这也是人无法憋死自己的愿意之一。 但是CO2 对呼吸中枢的作用的是抛物线形的,在1%以内刺激呼吸,1%就是抑制呼吸了,4%能够彻底麻醉,导致不呼吸。这是人不能憋死自己的第二个原因,因为高CO2会麻痹高级中枢然后,脑干控制的膈肌还可以自主呼吸。 所以在血中有高的CO2,也就是二型呼衰的患者,呼吸中枢是出于一定的抑制状态下。这个时候强的呼吸刺激不存在,就用弱的就是缺氧的刺激,术语叫hypoxic drive。 也就是说要维持血液中的氧气在低得水平,如果高,那就简单了。二氧化碳太高抑制会,氧气太高也无法刺激呼吸。 很可能您给自己家人输入高浓度的氧气的时候,就直接签单了地狱车票。 所以,二型呼衰的患者,苟延残喘是正常,不喘不上来气,可能就不喘气了。 不能说为了安慰患者就给他高浓度的氧气,死都不知道如何死的。 还是反复提出:尽早戒烟,利人利己。到了二型呼衰的时候,生不如死。 例二:患者腹痛,恰好您知道常用的NSAID大多数都有一定消化道副作用,两外,切好您知道安慰剂效应也可以得到同样的镇痛效果,但是没有消化道副作用,虽然您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是终究可能有30%的有效率。 您就给患者吃了淀粉片。 非常幸运,患者的安慰剂效应非常明显,吃过淀粉片然后就睡觉了。做为家属您也非常疲劳了,大家一同睡觉。 但是很可能第二天醒来的时候,患者已经死于胃穿孔,急性腹膜炎了。 因为疼痛不单单是一个坏的消息,也告诉您,身体内部有问题了。好像值班的保安告诉您房子角有一个洞一样。您可以检查一下,发现有人打洞要盗窃您的中药秘方。用水泥封上就没有问题了。 但是如果您视而不见,可能下面就是正面墙倒坍,然后是房子。 身体也是一样,疼痛,尤其是急性的疼痛通常是明显的损伤,疾病的信号,您要重视起来,详细的查明,然后对症下药,而不是简单的给止痛药,术语叫掩盖症状,会死人的。 例三:一起讲过,在养老院看到的中国老头,中风偏瘫,无法吞咽,所以给下胃管,tube feeding。 能够通过管子的,都是一些粘唧唧,同您拉希出来的东西差不多的,没有烤大虾,炸丸子,烤羊肉串之类的东东。 家属---具体说是老太太非常不满意,因为老头吃她做的饭都六十年了,看到自己辛辛苦苦作的好吃好喝,老头不能吃,心如火烧。 所以虽然护士几次三番,告诫其他家属--老太太不算,因为不懂洋文。 教育老太太,严禁给老头吃任何东西。 这个任何惨无人道的规定都不能遏制老太太一颗善良的心。 所以老头子几次三番的出现吸入性肺炎,受到的罪,远远比吃到嘴的食物惨痛的多。而且,根本就喂不到肚子里面,都跑到肺里面了。 因此,您认为好的,关心,爱护未必就有好的结果。 很多临床条例,看似冷冰冰,但是每一条都是用鲜血写成的。 当然,患者有知情权,选择权,Patient choice,如果您坚持自己的做法,要记住,后果自负。 2017-01-06 15:57 阅读 |